7月29日,由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承担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高品质特色速溶茶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云南农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落户下关沱茶(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的挂牌,将加速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为破解云南夏秋茶产能过剩与低值化难题探索新的路径,推动云南茶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云南农业大学赵明教授介绍,“高品质特色速溶茶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将聚焦云南茶产业核心痛点夏秋茶产能过剩与低值化问题,以云南大宗茶叶为原料,依托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茶叶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建立高品质速溶茶加工技术体系,研究开发冷溶型、花香型及彩色速溶茶产品;依托滇西香格里拉、丽江、大理等国际旅游目的地资源,延伸开发茶饮料、瓶盖茶、彩色茶、茶食品、新茶饮等特色茶叶文旅产品,构建“茶叶+”产业生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下关沱茶(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褚九云高级工程师介绍,公司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司投资3亿余元建成银桥现代化新厂区,并获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这为茶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持续强化科研支撑体系,公司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担任名誉院长的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2023年,公司聘任云南农业大学赵明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科研能力实现新突破:2023年参与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云南药食同源资源功能因子挖掘及产品研发”,成功开发4款药食同源调味茶;2024年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下关沱茶清洁化发酵技术应用研究”,建成中试机械化发酵生产线年获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高品质特色速溶茶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将致力于研发以高品质(高香、多彩)、便携消费(冷溶)速溶茶为载体的特色即饮茶产品,带动传统茶叶消费,助力茶叶产业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目前,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引进了赵明教授团队的专利设备《一种普洱熟茶发酵箱》,并集成清洁化发酵技术,正在建设普洱茶清洁化发酵示范线,推动传统工艺向机械化、标准化升级;引进赵明教授团队的发明专利《呈果香的富含降血压成分-氨基丁酸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基于该专利开发的-氨基丁酸助眠茶与降压茶已完成中试生产与市场评估,产业化前景广阔。在前期转化应用这两项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公司申请成为云南农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双方将采用“企业命题、科研攻关”的模式,构建以产业化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速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百年下关沱茶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推动云南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