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的食品产业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时值暑假,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研室主任吴荣荣和团队成员依然在实验室里忙碌。 作为衡水市首位本地培养出站的博士后,吴荣荣在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深耕不辍,和同事合力探索产教融合创新,通过政校携手、校企联动、科普惠民等方式,深度融入食品加工产业链,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创新,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为衡水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的智力支撑。 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是同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周文杰表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学院优势专业,多年来,师生们积极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探寻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 吴荣荣带领团队成员赵娟娟、苑园园两位教师起草了衡水市地方标准——《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规范》,为中小学校食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保障了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被称为“京津冀最美湿地”的衡水湖,是重要的候鸟迁徙停歇地与繁殖栖息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副教授张志强承担了衡水学院与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局合作的“衡水湖水环境监测与预警项目”,持续开展水环境理化指标、浮游藻类及引水水质监测,为衡水湖生态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此外,衡水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老师还积极为衡水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建言献策。吴荣荣以专家组组长身份参与了衡水“十四五”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审定工作。受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为衡水市营养健康餐厅提供技术指导,有力促进了餐饮行业的升级发展。专业承接衡水市营养健康指导员营养能力提升培训任务,已完成3批600余人次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 衡水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精准对接本地食品产业龙头和特色企业,将实验室的智慧与企业车间的需求紧密相连,以技术研发、平台共建、人才输送为纽带,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2008年,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设立,吴荣荣进站开展老白干酒大曲重要功能菌的研究工作。2013年,王敏、朱会霞两位博士先后进站,分别开展衡水老白干香型白酒的指纹图谱研究、衡水老白干酒发酵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调控研究。三位博士后的研究成果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九游娱乐为老白干酒的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饮品加工产业,邓健康博士与企业技术团队共同研发的“水酶法生产功能核桃多肽乳和核桃油”新工艺,提高了核桃乳产品的功能特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核桃活性物质的综合利用,在企业中实现研究成果的中试示范。他们建立了核桃产地和品种判别方法,形成了21个品种核桃仁、4000余条多酚类物质数据库,专业教师团队还开展了“葛根素的分离纯化及在核桃乳中的应用研究”“发酵型核桃乳的发酵工艺研究”等科研项目,有力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衡水学院以发酵技术优势与酵素生产企业万德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接,把衡水周边的农副产品转化成深加工产品。朱会霞博士、孙金旭博士团队先后和“千丰源”枸杞种植基地、景县长益树莓种植基地、河北增硕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清河县马屯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故城冬桃种植基地、沧州东光桑葚种植基地等建立联系,分别研发生产了枸杞酵素、枸杞果酒、树莓酵素、树莓果酒、树莓果汁、雪桃酵素、桑葚酵素、桑葚果酒、金银花水、薄荷水等产品,市场反响积极。 在武强县,裹衣花生曾是当地传统支柱产业。王岩团队经过近10个月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原料品质的严格把控、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进以及抗氧化剂的合理运用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成功攻克裹衣花生过氧化值超标难题。 2022年以来,朱冰清博士深度服务河北盘谷食品有限公司,围绕“快熟、安全、营养、方便”的产品方向,带领团队开展发酵燕麦片、七色糙米饭、即食冲泡粥、低GI杂粮饭等系列新品研发,协助企业申报发明专利2项,作为第二起草人推动河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粮食碾压制品(扁粮)》顺利立项并完成终稿,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她还定期为河北盘谷食品有限公司进行食品质量管理安全培训,并主导“快熟杂粮”公众号宣传,扩大产品影响力。以技术支撑产品创新,以标准引领行业规范,河北盘谷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从传统粮食加工向快熟健康主食的华丽转型。 目前,专业教师团队为当地20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企业合作完成15项横向课题,累计助企增收16530万元。 衡水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潜心技术研发和产业服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科普宣传阵地,为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源头活水。 “全民营养周”期间,王岩、赵娟娟等老师带领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村庄,支起展板,摆开实验器材,面对面教授居民读懂食品标签,揭示网络谣言的真相,演示家庭食品安全小实验,有效提高公众的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意识。专业团队还在邓庄镇开展中秋传统文化讲座与实践活动,走进新苑小学开展食育教育研学活动,多维度、全方位地普及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 近三年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录取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多名大学毕业生考取北京林业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选择直接服务社会的毕业生同样展现出强劲竞争力,他们的身影活跃在衡水及周边地区的食品检测机构、知名食品企业、医药公司、教育单位和行政管理等部门,迅速成长为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同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近五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摘金夺银,学生综合能力极大提升。 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进程中,学科发展获得了丰厚滋养,形成“实践—反馈—迭代”的良性循环,培养出的人才既懂理论又通实践,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衡水学院院长肖士恩表示,下一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持续深化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及时了解行业最新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内容,确保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创新,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前沿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与衡水共生共长共兴。(周海荣) |